项目名称:含钒废弃物及土壤处理技术
完成单位:四川大学、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钒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水平
综合得分:90.03分
评审专家:李廷轩(四川农业大学)、杨肖娥(浙江大学)、刘丹(西南交通大学)、高山(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孙权(宁夏大学)、林银河(攀枝花学院)、吴怡(四川省环科院)
在此成果中,该单位开展了含钒废弃物及土壤处理技术研究。通过对废水、矿渣以及土壤中的钒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钒污染处理和含钒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案,从多维角度实施了受污染环境介质修复及含钒冶金主要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的创新。采用本成果对沉钒废水、废渣和钒污染土壤进行处理,降低钒产品生产成本,且有关钒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国际研究较少,该项目在钒污染生态修复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在现有同类技术中具有一定的成本、效率和质量优势。
主要创新点如下:
1.该成果采用GBS还原-碱中和-压滤浓缩-结晶处理技术、单向流动-二次结晶技术和废水蒸发浓缩系统及废水蒸发浓缩方法对成分复杂、难以回收利用的沉钒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大大降低了废水中钒、铬等重金属含量,使废水达标排放的同时回收了有价值的钒铬固体残渣、铵盐和钠盐,起到了废水资源化利用的目的。此外,还利用材料改性技术将多种易获取、低成本的材料制备成用于处理含钒废水的吸附剂,均取得了一定的处理效果。
2.对于产量大、污染重、难治理的提钒尾渣,成果采用了置换脱钠、钠化还原-磁选和还原-磁选技术,使钒、铁、锰等多种重金属同步分离,完成了提钒尾渣的综合利用。
3.成果采取生物修复和化学修复的多种修复技术对钒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包括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边生产边修复和钝化修复技术,在降低土壤钒污染的同时对土壤质量进行了改良,对钒污染土壤有具有一定的修复效果。
4.该成果目前已应用于多项工程和修复项目中,在本领域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个,被国内外同行借鉴对比,对国内外含钒废弃物资源化和钒污染环境修复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5.该成果主要涉及固废资源化、废水净化提纯、土壤污染修复等领域,目前应用在攀钢集团相关产业、四川吉禾玉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八家企业,取得了部分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评审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在含钒废弃物及土壤处理领域的同类技术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